二周年生日了,WEY現(xiàn)在過得怎么樣?
新車評網(wǎng) 作者:
曾昭慶
+關注
2018-12-10 23:27
評論 (0)
二周年生日了,WEY現(xiàn)在過得怎么樣?
就在剛才(12月10日),我參加了WEY品牌在北京舉行的二周年品牌之夜活動。好吧,我知道可能有人會說:兩歲生日有什么好慶祝的?你看像人家雪鐵龍,都百年品牌了,那要這么玩豈不是一年就得慶祝一回?我當然是不同意這樣的說法的,因為WEY自己的定位是一個豪華品牌,不管它與你心目中豪華品牌的定義是否一致,但它自己就是把自己當做豪華品牌來打造的。而豪華品牌,說難聽一點,有時就是要靠吹、靠做秀、靠洗腦,來把自己的品牌形象提升上去的。WEY還很年輕,在發(fā)展的初期,每年出來做一次秀、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,這是絕對應該的。所以當最早我收到這個活動的邀請函時,我心里就在佩服WEY,覺得它是做了一件很應該做的事。
這個品牌之夜活動內容很多,甚至還包括公布了廣州車展發(fā)布的那臺VV5終結版的最終售價。我個人是認為這種有逼格的品牌活動,其實有時該盡量玩些虛的、也就是不那么接地氣的東西,才能顯得夠“豪華”,發(fā)布新車售價會搶走部分媒體報道的焦點。所以,我的這篇文章想少聊些產(chǎn)品少聊些技術,就來聊聊WEY這個品牌,兩年來它怎么樣,未來它會怎么走。
WEY品牌成了嗎?
WEY剛過兩歲生日,這時去評價它“成了沒有”,顯然是不太合適的。包括WEY自己請的第三方咨詢公司在發(fā)布會上的宣講內容,都列舉了很多案例(包括雷克薩斯),表明一個新品牌、一個新的豪華品牌,發(fā)展期至少需要十年。只有度過十年的平穩(wěn)期并且有連續(xù)的向上發(fā)展勢頭,一個新品牌才能有資格說自己“成了”。
但是,如果我們以簡單粗暴的銷量數(shù)字來看WEY的這兩年,那么它已經(jīng)算是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。WEY品牌的誕生,是伴隨著非常多的質疑聲和爭議的,而且在過去的這兩年,正好是中國車市由盛極轉向滑落的拐點期。在車市風云變幻、對手強大,而且爭議聲很多的不利環(huán)境中,在過去兩年時間里,WEY已經(jīng)有VV7、VV6、VV5、P8等幾款主力車型,銷量數(shù)字達成20萬臺。我們可以回想一下過去十年里中國車市里出現(xiàn)過的新品牌,包括一些從國外新進入中國的洋品牌,有幾個做到了兩年推出4個新車型,并且能賣20萬臺以上的。
而且,這次參加WEY二周年品牌之夜的媒體很多,我們抽空閑聊發(fā)現(xiàn),WEY的車無論南北城市,也無論什么一二線三四線,其實都有一定能見度。也就是說它并不像很多自主品牌車型那樣,很難進入一線城市(進了也大都是做滴滴快車或共享汽車);它又不像一些進口豪華品牌那樣,主要戰(zhàn)場只集中在一二線城市。WEY這個品牌的那幾個產(chǎn)品雖然價格段拉得并不算很開,但意外地能覆蓋較廣的人群。這一點,其實也是非常難做到的,尤其對于自主品牌來說。
所以,無論你認不認可這個品牌、喜不喜歡這個品牌的產(chǎn)品,你都必須承認:這個品牌在過去兩年里取得了非常好的業(yè)績,為它未來的發(fā)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。
WEY為什么受歡迎?
我寫完上面這個標題,馬上就覺得自己寫得有點大了。這樣的標題要是交給品牌咨詢公司,能給你做幾十頁的PPT出來。但我也懶得改了,就隨便聊聊WEY是怎么爭取到那么多消費者的吧。首先第一點,我覺得WEY做得很正確也很取巧的一件事,就是從誕生之日開始,它就一直以安全作為一個重要的主打賣點,所謂的“無安全,不豪華”。
我們中國人是很奇怪的,因為我們很多人不喜歡安全帶,也不喜歡(或不懂得)安全駕駛,但是我們非常需要自己的車安全。最好就是在碰撞事故中,別人的車傷得很重,自己的車屁事沒有。所以,即使我們現(xiàn)在新出的大部分車安全性都比較高,但車企必須讓消費者直觀地感受到一臺車是“安全”的,這才最重要。
WEY從誕生至今,除了自己旗下產(chǎn)品在碰撞機構里能拿好成績之外,他們自己還做過一些碰撞實驗的直播或者展示,讓媒體和消費者很直觀地看到WEY的車在碰撞、翻滾后是能盡量保持乘員艙安好的。同時,WEY的車除了安全裝備夠多,它們都還有一個很典型的特點:開起來有重感。這是我們媒體試車,以及消費者試車之后很容易能得到的直觀感受。并且它至今推出的這幾臺車窗線都偏高,你坐在里頭開車時會有種開裝甲車的感覺的——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,這就是好事,因為車給了他們強烈的安全感。
WEY受到大家歡迎的另一個原因,是它觸手可及的那種品質感。關于這一點,應該更多人都能感受到。你在車展的展臺上去看一下WEY的車,看它的外觀,還有它的內飾用料,再聯(lián)想它的價格,你往往就會被震撼到。
讓我想到這一點的,是這次WEY二周年品牌之夜上,他們請來的幾位車主代表。這些車主代表真是年輕的有點出乎我的意料,因為我一直覺得WEY這些車的風格,應該挺受一些年齡偏大的族群喜歡(我所知身邊一些買WEY的人確實年齡也偏大),年輕人可能不一定能接受。但現(xiàn)場人家?guī)孜荒贻p車主一說:我就是喜歡我的車坐進車廂里的那種感覺……我就差不多懂了。
WEY的車主要價位在15-20萬元這個區(qū)間,這個價格段其實非常難搞,因為市場上車型太多了。但是,如果我們去研究20多歲的年輕人買車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一部分人是會無腦選擇大品牌的,例如豐田,例如大眾,車怎么樣我不管,我要的就是這個品牌帶給我的感覺。而另外一些人,不太追求品牌的,他們就需要車有越級的豪華感,例如這個價位的WEY、領克,就是走這個路線的。記住,走后一種路線絕對不是光靠堆配置,而是要營造出對的感覺,現(xiàn)在光靠堆配置已經(jīng)吸引不了人了。
我可以舉同樣的年輕族群買球鞋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。同樣的價格,年輕人買球鞋要不就一定耐克、阿迪,就對著牌子去買,即使配置低一些也沒關系;要不就會去選李寧的WOW系列或者安踏的KT系列等等。如果你家的球鞋沒有WOW或者KT那樣出眾的設計、多樣的配色、球星的代言,你真是加多少碳板、賣再低的價格,都掀不起波瀾。這就是年輕人的消費觀。我記得我年輕的時候,買件鉤子的衣服都經(jīng)常要選鉤最大的那件來買,就像現(xiàn)在的年輕人喜歡把SU開頭的那個品牌貼得到處都是一樣。沒有明確的品牌形象、沒有出眾的品質感,談何“豪華品牌”?看來,WEY的團隊領悟到了這一點。
簡單嗎?說起來就是這么簡單,一個安全感、一個品質感。但要做到,還真的聽不容易的。WEY走過的這兩年的路,值得很多車企去好好學習和研究一下。
WEY的未來如何走?
這次WEY品牌二周年品牌之夜的壓軸,當然就是魏建軍董事長的講話了。講話內容同樣很多,我提取幾個要點:未來WEY會繼續(xù)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,包括2022年將推出首款氫燃料電池車、2030年新能源車銷量占比達到50%等;2021年,WEY品牌將會進軍德國市場,進而會進入美國市場。我印象中魏建軍講的最重要的一句話是:要從“走上去”,到“走出去”。
“走上去”,其實就是指的WEY品牌突破自主車型價格天花板,做成一個“豪華品牌”這件事,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,WEY在前兩年里已經(jīng)取得了階段性成果。而“走出去”,其實就是我們想的:既然你們自己覺得WEY的產(chǎn)品已經(jīng)非常好了,那就別只在中國市場玩,你們該把它帶到洋品牌的主場去,在那里用別人的游戲規(guī)則和別人玩一玩,看看你們的成色到底如何。
是的,看球踢球的人都知道,踢主場和踢客場完全是兩碼事。即使我前面提到的李寧WOW和安踏KT,也都是在NBA、在美國市場證明了自己的。如果WEY不能去別人的市場拿出成績,那么它在國內市場“豪華”二字的成色就永遠還差點意思。
說到這里,我們就能夠預想到WEY未來會遇到的困難。例如在環(huán)保法規(guī)、油耗法規(guī)嚴苛的歐洲,WEY現(xiàn)有的燃油車產(chǎn)品非常難搞,要盡快把新能源車的產(chǎn)品陣營豐富才行;還有守舊的歐洲人喜歡小車,WEY現(xiàn)在的產(chǎn)品都是尺寸相對較大的SUV(而且他們只做SUV),能不能合歐洲人胃口?還有,WEY在中國的一大殺手锏就是所謂的高質價比,那么到了國外,它還能不能有這么大的價格優(yōu)勢?
2021年,已經(jīng)是WEY的五歲生日,希望那個時候的它,能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。因為無論我們喜不喜歡它,WEY都是中國人自己的品牌,它都和其它中國品牌一樣,承擔著讓中國車走遍全世界的重任。
